水泵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泵维修 » 正文

未来4万亿目标冲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31  作者:zlpumps  浏览次数:152
核心提示:黄金最新消息:2013年机床行业将再现并购黄金窗前后历时近半年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简称国机集团)并购德国机床制造商MAG集团的事件
黄金最新消息:2013年机床行业将再现并购黄金窗 前后历时近半年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简称国机集团)并购德国机床制造商MAG集团的事件,最近终于告一段落。4月22日,MAG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MAG集团已经与法国工业集团法孚公司签署收购协议,而欧洲业务部分正在考虑打包出售,国机集团是候选者之一。依托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高歌猛进并购的大背景,有机构预测,今年将再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黄金窗口。 历时半年的收购事件 去年10月,法国媒体报道了国机集团欲收购MAG的消息。据称,国机集团正式提交了MAG公司欧洲和美洲业务范围的收购要约,收购报价高达7亿欧元。当时和国机集团一同竞购的还有日本的小松制作所。 随后,又传出国机集团与法国法孚集团(Fives)将联合瓜分德国机床制造商MAG集团资产的消息。据了解,国机集团将收购MAG的欧洲业务,而法孚是MAG美国业务当时唯一的竞购者。 2013年2月份,MAG与法国工业集团法孚公司签署协议,后者收购了MAGIAS,LLC及弗雷斯特里内公司。具体范围包括,MAG位于美国Hebron、FondduLac、Erlanger工厂;位于加拿大Granby的机构;位于法国Paris、Al鄄bert、Capdenac的公司及工厂;位于韩国及中国的业务机构(一部分销售及售后服务)。 MAG对于国内业界来说,并不陌生。该集团旗下有众多的行业知名品牌,如辛辛那提(Cincinnati)、兰姆(Lamb)、法道(Fadal)、克劳斯惠乐(CrossHler)、吉丁斯·路易斯(Gid鄄dingsLewis)等。在MAG集团并购辛辛那提公司之后,在中国的原美国辛辛那提机床国际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成为MAG公司中国代表处,统一负责几个品牌的综合业务运作。据了解,吉丁斯·路易斯公司主要做大型镗铣设备,用于发电设备、航空零件等生产;辛辛那提公司主要生产专用机床,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产品的生产领域。在中国,奇瑞、柳州五菱、长安、大柴、东风康明斯、洛阳柴油机、中国重汽(000951)等很多汽车公司都已经成为MAG的用户。 在正式并购消息披露前,MAG已经陷入财务危机,并早已聘请高盛公司协助其寻找买家。2011年,MAG全球员工达3500名,营业额9亿欧元,其中在欧洲的营业额为5.6亿欧元,全球税前盈利1.05亿欧元,欧洲业务因订单下降而出现税前亏损。 由于MAG公司在世界机床制造行业的影响力,其资产的变更引起了世界业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机械工业规模最大的国企,国机集团拥有近5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7家上市公司,14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全球员工总数近10万人。该公司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1年营业收入达1930亿元。国机集团并购MAG的目的何在,虽然中国工业报记者也曾经就此事致电集团,但没有得到官方回复。 对MAG感兴趣的企业显然不在少数。除了上文提到的日本小松制作所与法国法孚集团之外,还包括两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同时另有7家公司提出收购MAG美洲业务的意向。而此前,国内的沈阳机床(000410)、大连机床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等几家制造企业也曾意向收购MAG的业务,不过后来又退出了竞购行列。 抄底“德国制造” 欧债危机之下,德国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成长乏力、资金匮乏的市场窘境,不少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品牌面临消失的困境。一方面是企业股东存在着强烈的出售欲望,另一方面是德国制造业可利用的技术资源相对丰富,这使得抄底“德国制造”似乎成为中国企业的一种共识。 2012年,中国制造类公司就已经产生了5起并购案例。当年1月,三一重工(600031)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3.6亿欧元全资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3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凌云集团联合国内其他企业,将全球最大的车锁制造商德国凯毅德纳入旗下;7月,徐工集团收购了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公司52%的股权;8月,山东重工斥资7亿欧元收购德国老牌叉车制造商凯傲25%的股份;9月底,武钢收购蒂森克虏伯旗下的激光拼焊集团。 中国企业近两年在国际并购的数量和总额上都增长迅速。据统计,2011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金额超过700亿美元,几乎是2010年的10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统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和参股外国企业的投资高达239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只有79亿美元。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德国一些制造企业境况不佳,不少企业的价值在出售时被低估,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把握好时机,并购那些具有技术优势的德国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次良机。这一观点在国内制造行业,尤其在机床行业成为许多专家的共识。同时,这也是国机集团收购MAG赢得支持的一个原因。即使是对三一集团3.6亿欧元的收购金额,虽然不少专家置评“买贵了”,但站在获得优势品牌与优良技术的角度,仍然有不少认可的声音。 买得到技术吗 相对于机械工业的其他领域,机床工具行业的资金和技术密集程度更高。这在某种程度上,致使国内机床工具行业的技术创新步伐更为艰难,也使得高端机床的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 和其他机械制造分行业一样,我国的机床工具行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建国以来经历了几个技术发展阶段,包括全盘引进、购买国外设备、单项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生产。直到21世纪初,技术创新的阶段开始发展到国际并购。在机械制造乃至制造领域,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国际并购都属于起步较早的。 至今,中国机床行业的海外并购已经有10多起。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北一机床100%全资并购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沈阳机床集团收购德国希斯公司,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联合美国工业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北一的收购。据了解,中德双方结合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共同承接国内、国际订货,中德两地的经济效益均实现了倍增。 不过,对于国际并购事件成功者只有40%左右的统计数字而言,北一的成功并购是否只是个案而已呢?对此,并不是没有忧虑的声音。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基本采用引进测绘制图装配改进成型的克隆模式,这个过程将国外百年发展进程浓缩至30年,甚至10年之内。”在这个声音背后不难看到,技术的积累非十年二十年可以获得,中国企业如果希望通过几次并购,就能得到百年技术的真传,是否会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呢。 当然,从短期来看,国际并购并不排除获得较好收益的可能。以机床行业为例,中国企业进行的国际并购,主要是以获取技术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目的。这一实效,其实并不只是从北一并购案中得到了体现。 我国机床工业近年发展较快,特别是市场需求旺盛,但技术开发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档、特殊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因此这个行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饥渴程度更高。这恐怕也是机床行业的国际并购走在前列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对北一并购案的赞誉之声颇多,但有业界人士表示,其实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是处于弱势:中方资本在并购德国企业之后对于原有状况的一律保留,并不同于一般海外并购案中资本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整合。在被并购方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资本方的保留和尊重之后,中国资本的权利是否又得到被并购方的充分尊重了呢,其性能是否又得到充分发挥了呢? 无论如何,201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并购潮,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次比拼结果。中国企业试图通过国际并购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市场竞争的能力。比拼技术,而不是价格,或者是规模,这无疑是此轮并购潮最值得肯定的所在。 近年来,山东机械工业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多重影响,发展一度受到制约。但2012年1-11月份,省内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已超过2万亿元,在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山东省机械工业能够“逆袭”成功,并首次紧跟江苏进入2万亿元俱乐部,其背后离不开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支撑。 开始半个世纪的基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山东各地相继成立了实业公司,组织地方国营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多数兵工厂转产农用机电产品,同时又将机关、军队、学校经营的一些小型铁工厂合并成立国营企业,逐步形成了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和生产合作社4种经济类型并存,以最基础的步犁、水车、喷雾器灯农具为主要产品,内燃机、全齿轮传动机床、电工仪表等也开始形成发展新格局。 1953年到1957年期间,国家将省内16个国营机械厂分别划归中央部门直管,山东开始重点发展地方企业。这5年内,山东机械工业的产品还是以农用为主,并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开发了中速和高速柴油机、交流电机、矿山机械、棉纺机等一些列国家紧缺的机电产品,机床类产品开始发展,并涌现出一些国内知名机床厂。 1958年之后的7年时间里,省机械工业经历了潮起潮落的巨大变化,产业规模和从业人数从短时间内激增到迅速大幅回落,盲目追求数量导致质量的缺失使整个行业一度面临危机。直到60年代中期,整个行业才恢复正常,又经过10年发展,全省先后建成19个拖拉机厂和16个内燃机制造厂,农用机械产品的种类和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企业也由沿海尝试向鲁西南和鲁中地区全迁或分迁了18个民用机械厂,新建14个国防工业企业,5000吨级的油轮、货轮也成功出港。 经历了半个世纪时间,山东机械工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也为之后的改革开放机械工业转型至重工业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员和技术的支持。 过程技改上演攻坚战 技术改造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注重质量的规模化生产开始起步。虽然中央和地方推出各种政策和措施给予支持,但在产业内仍然上演了一场以技术改造为目的的攻坚战。 为了更好的引用国际先进技术,股份制和三资企业在行业中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加,“产品质量翻身战,组织结构调整,开发能力提高战”三大战争组成了这场以技术改造为主体的战役。2001年年底,山东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开始逐渐前移。与此同时,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山东丛林集团等研制的万吨铝型材压成型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济南机床二厂集团研制的五轴联动镗铣加工中心获升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山东省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标志着机械工业在这场攻坚战中获得阶段性胜利。 未来4万亿目标冲刺 目前山东省机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均列江苏之后,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而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山东省农业机械、机械基础件和食品及包装机械三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据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会长刘卫东介绍,2012年,全省机械工业经历了年初快速大幅下滑之后,出现趋稳回升势头,行业工作取得了好成绩。他分析,2013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山东省机械工业,尤其是工程机械有望扭转连续两年下滑的颓势,实现10%以上增速。 2013年,省机械工业的发展将转入中低速增长期,全年增速不会快速回升,仍将延续去年缓慢的增长态势。汽车产业预计今年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长;由于,发电设备行业市场不会有太大起色,产能难以得到发挥,电工电器有望保持15%的增长;工程机械由于前些年产销增长过猛,社会保有量太大,虽然增长幅度不会太大,但随着市场回暖,仍将有10%的增长;机床工具和农用机械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相信保持15%以上的增长问题不大。 资深分析师表示,山东因为有着山东临工、山重建机、潍柴、山推、山工、雷沃等许多工程机械企业而发展迅速。2012年,山东省工程机械出口更是表现优异。建筑用工程机械和采掘装备以及挖掘机等产品对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明显。同时,全省工程机械各龙头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山推”、“科瑞”、“雷沃”、“临工”等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从全国层面来看,行业运行趋势到去年四季度已经触底,机械行业已从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转入了中低速的增长期,2013年,山东省与全国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一样,仍将延续去年的缓慢增长态势。”省机械工业协会会长刘卫东分析。据预测,到“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机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4万亿元大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湘ICP备19002387号-1

水泵网免责声明:水泵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
水泵网专业的水泵交易采购门户网站,为您提供水泵供应求购、水泵型号选型、水泵厂家品牌、水泵价格行情及水泵资讯动态,打造中国水泵行业第一网。
友情链接及商务合作——QQ:3131154112

 
QQ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0731-82038099
客服QQ
2102214284